祁和晖,1939年生。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,1962年从教,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,现已退休,系国务院首批“特津”专家、四川省优秀研究生导师、文献学家、中国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、巴蜀文化著名学者。在中国古代文学、传统文化研究领域躬耕50年,治学严谨,育人无数,先后发表《先秦孝道文化溯源》、《卓文君与巴蜀文化特征》、《杜甫“诗圣”论》(上、下)、《巴蜀禅系论略》、《风俗、民俗与巴蜀乡俗几个理论问题札记》、杜甫生平分期述评及我见》(上、下)《杜诗今用启示》、《众志成城 多难兴邦——在2008年“5·12汶川大地震”中表现的民族品格与中华风范》、《换一种思维看郭沫若——看研究郭沫若的和谐之美》、《大醇小疵郭沫若——解读郭沫若的人生选择》等一百多万字的文论。
本报记者(以下简称“记者”):祁老师您好,我们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,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。
祁和晖老师(以下简称“祁老师”):同学们好,我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交流。
记者:老师家里最多的就是书籍了,老师藏书之多让我们备受震撼。
祁老师:对,我喜爱文学,尤其偏爱中国传统文化,我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和经史子集,自己也写了很多新诗,这对我沉潜学问、修炼心性作用极大,也可以说受用终生。
记者:老师您退休以后仍坚持看书,做学问?
祁老师:我2006年退休,退休后每天最多的也是我最感觉充实和喜好的就是看书,几十年看书的习惯改不了了,我偏好看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,这不同于当代的小说,阅读文学,传统文化书籍,我的身心完全至于其中,陶醉其中,不能自拔,我享受看书的每时每刻。同学们也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,无论是做学问,还是做人,都将从书中获益。
记者:祁老师您给学生上课,学生们从来都是满座,非常喜欢您的讲学。
祁老师:我非常想和学生们在一起的,我喜欢给年轻人上课,看到年轻人单纯而富有朝气的面孔,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;学生们也非常喜欢听我的课,我讲课,学生们跟着我讲课的思路,完全沉醉于课堂的内容中,当我讲到唐朝盛世时,学生们满是自豪和雄心,跃跃而起,当我讲到宋朝国力不强时,学生们激动不已,握紧拳头,愤恨不平。生动的课堂,让我以享受;年轻人纯洁的心让我的生命得以恢复。
记者:老师您教书期间,鼓励学生最多的是?
祁老师:鼓励同学们多读书,读文本,我喜欢和学生们交流。大学生就要“才学识德”全面发展,尤其是研究生,要潜下心来做学问,多读书,读著作,同时要注重实践,要培养学生们的“思辨”能力。
记者:作为老师,您最大的乐趣是什么?
祁老师:学生进步了,我心中满是成就感;学生成才了,我内心满是充实感。我一直认为,做老师是一种乐趣,看到学生进步,是更大的乐趣。治学为师最重要是传承中华文明,传扬伟大中华民族文化,我以此为乐,也乐在其中。作为老师,执教几十年,我对学生是真诚的,我始终谨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,我之所以潜心做学问,也是因为传承的重任,它督促我读书,学习,研究,严格要求自己,是对学生负责,是为了更好的传承,这也是我不断读书,研究的动力所在。
记者:科研和教学,您如何进行协调?
祁老师:科研和教学并不矛盾,反而我觉得这两者是可以同时进行,相得益彰的。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和心得,可以为我更好的进行科研;同时科研积极促进了我的教学,使我的教学内容推陈出新,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,两者不矛盾也不冲突。
记者:老师您如何看待男女平等?
祁老师:男女平等不是要一般意义上的平等,是思维能力上的平等,我的许多女学生实是让人刮目相看,在科研上,她们毫不逊色于男生,真是巾帼不让须眉,为我的女学生们感到骄傲和自豪。
记者:治学50年,您如何评价自己?
祁老师: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。一心付出、任劳任怨、毕生奉献,我认为勉力做到了。
记者:非常感谢祁老师对我们的教诲,今天和祁老师的谈话使我们受益匪浅,再次感谢您老师!
祁老师:和你们交流我很开心,看到你们成长,我很高兴!希望你们“才学识德”全面发展。
对祁老师的采访结束了,短短两个小时却似钻进了一本雄厚的大书里,里面充满阳光,让我不断呼吸着新鲜的氧气。祁老师的为学、为师、为人,让我们感慨,她在伦理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,在现实里充分看到传统文化的再生之力,为之续接,为之掌灯,破除知识分子的“名声焦虑症”,以一种蔼然之态笑对生活。正因为拥有这样的情致,“一心付出,任劳任怨、毕生奉献”成为祁和晖老师的人格描述。